欢迎来到“泰州晚报”,我们实时为您提供泰州海陵区、高港区、靖江市、泰兴市、姜堰市、兴化市等各区的本地化资讯。

主页 > 泰州生活 > (热点)南华汉墓群再现 两千年前海陵百姓生活 泰州·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

(热点)南华汉墓群再现 两千年前海陵百姓生活 泰州·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

来源:泰州晚报作者:铎雅宁更新时间:2020-11-06 08:24:02 阅读:

本篇文章4398字,读完约11分钟

1993年,姜堰官庄出土了6座古墓

从西汉的武帝到王莽,历时近二百年

姜堰官庄华南汉族群位于天目山遗址东侧,新通阳运河南岸,南距古云盐河不到2公里。

1993年3月,在这片不到400平方米的土地上,出土了6座汉墓,涵盖了从西汉武帝到王莽这段时期。

这片汉群为我们了解两千年前西汉的平民生活提供了新的物质资料,再现了当年海陵先民的生活状况,也为汉代姜堰地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。

当我们抛开古墓群上尘封的泥土,就像穿越只是回到过去,看到那个时代的鲜活生命。

南华村因道教盛行而得名或与之相关

在兴化张果镇江庄文化遗址前,我们亲眼目睹了宏伟的史前墓葬。此后,直到清朝,在古海陵土地上再也没有发现过如此规模的墓葬。但即使是小型的古墓,在除了明朝以外的其他朝代也很少见。姜堰地区发现的最完整、最大的汉墓群是神高镇官庄村的华南汉族群。

官庄镇于2000年废止,并入神岙镇,成为官庄村。以前是行政自然村的华南,与邻近村庄合并后,现在叫后堡村。但是南华村的村民还是习惯用南华这个名字。至于为什么叫南华,当地人都不是很清楚。

其实南华这个名字是后人给庄子起的省名。唐玄宗天宝元年(742年)二月,庄子被封为“华南真人”。《庄子》这本书叫做《南华真镜》。庄子成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。

姜堰附近的天目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神仙山。秦汉神仙方术盛行时期,古海陵有一座“江海会庙”,是神仙方士游览的地方。西汉时,天目山成为海陵县的辖地。东汉末年道教形成后,天目山逐渐成为道教盛行的地方。

据泰州道教记载,晋代海陵地区有乐镇仁、王仙翁、王伦、徐神翁、周等高僧。其中王仙翁,即王业,曾隐居天目山,修灵宝法建庙,炼丹救神。南朝宋、齐、梁,百余年,成就斐然,日升。

后来王仙翁收了一个贵人弟子,名叫王伦夫,是个女神仙,原名王妙兴。据说是天目山五色鹿生的,叫鹿姑娘。王伦夫死后,有人看见她过河去天目山。

道教在唐代的天目山依然兴盛。永辉年间,一个名叫冷的道士做了预言,另一个名叫的道士做了挡驾,把山谷维持了50年。唐高宗在天目山道观被授予“兴安观”牌匾以示荣耀。

唐玄宗时期,道教特别重视庄子,将其命名为“华南真人”。天目山已经是道教名山了。在山里崇拜华南真人是有道理的。山下的村子取名华南是天经地义的。

“依山傍水”被古人视为宝地

据参加官庄南华汉墓发掘的考古专家介绍,汉墓埋藏在姜堰钟毅油厂技改工地的地下。

当我们到达华南时,正下着倾盆大雨。当记者在南华村村民家中避雨时,他们讲述了上述村庄的历史和南华村炼油厂的位置。虽然汉墓是考古学家在20多年前发掘的,但村民们仍然对出土的汉墓记忆犹新。

官庄大桥位于南华汉群原址东侧,南距古云岩河不到2公里,北距威武的新通阳运河,西距西周天目山古城遗址不到1公里。

可以说,华南汉族群体实际上位于天目山脚下。从西周的天目山古城到中国南方的汉族,这里的人们已经繁衍了一千年。也许姜堰城之前的“姜堰城”就在这一带,天目山古城和南华汉群就是西周到西汉这个地方繁荣的见证。

华汉集团独特的地理位置从一开始就引起了记者的关注。从南面和西面分别进入南华村后,可以发现该村实际上被水包围着,西面是蒋琴河,北面是官庄河,东面是后堡村,后堡村东面有一条河流从北向南延伸,连接着官庄河。汉墓位于村东南,靠近古盐河支流。

这和古人选择墓地有关系吗?

最初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出现了“依山筑墓”的概念。秦汉时期,人们选择墓地,特别注重“依山傍水筑墓”的地理环境。他们选择了坟墓的位置,在一个美丽而阳光明媚的地方,以祝福这个家庭的繁荣。“立墓安坟,必来山去水”,古人视“山与水”为最好的风水宝地。南方汉族群体应该是“依山傍水筑墓”的典范之一。

华南汉族赖以生存的山脉自然是历史悠久的天目山,旁边的水应该是与古盐河相连的支流。

澄清藏在铜镜铭文背后的秘密

西汉时期出土了许多墓葬,如陕西的西汉帝陵、商丘的梁孝王汉墓、徐州的龟山汉墓、扬州广陵的王天山汉墓。看了达汗帝陵黄肠高标准的礼葬,再看散落在农村的汉代小墓葬,差距很大。

不过大墓有大墓的气息,小墓有小墓的野趣。

原来,中国南方的汉族也是平原上的一个小坟墓,在两千年的沧桑中被埋在周围的农田和村庄的房子下面。1993年3月,油库在施工现场被发现。在发现的时候,有6座坟墓,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。六座墓呈长方形分布,长21米,宽18米。三墓南北,三墓东西,最大的墓居中南北。我不知道这种不规则分布的奥秘是什么。

1号墓是凸形的,棺材是木结构的。木奁墓也是西汉墓葬的一个典型特征,砖、石作为棺椁是东汉以后才开始流行的。整个墓由墓室和墓道两部分组成。墓室长3.26米,宽2.7米,墓道长4.16米,宽1.7米。墓内出土文物45件,呈南北向排列,南临墓路,北靠枕箱。它是所有坟墓中最精致的。

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直径7.5厘米的明亮铜镜。背面装饰非常清晰,做工精致,正面亮银色。圆形,圆形按钮,圆形按钮座。座椅上有一个由八个弧组成的连续弧形图案,外面有一周的铭文,上面写着:“内明,光如日月,心不在(据窦亚平《姜堰市官庄南华汉墓发掘报告》)。

题词的前两句很好理解。“内清”指铜镜为青铜铸造,内部清洁无杂质;“光如日月”是指这面镜子的镜面很亮,就像日月一样。“心不”让人不解。查阅西汉其他地方出土的赵,发现赵有大量铭文,完整的铭文应为“质内明,光华如日月,心骤升愿忠,但常盛而不漏”。

但现实中碑刻完整的《赵镜》并不多见,大多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有个别的省字,更多的省字是从第三句开始的,这就是《赵镜》在华南形成的原因。

赵,因碑铭“昭明”而得名,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,是汉代出土的镜子之一。

一般认为西汉中期碑文字体细长,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碑文字体略呈方形,南方汉墓出土的赵文字略呈方形。可以推断,墓主生活在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。

铜镜和硬币证实这些坟墓跨越了近200年

收藏者描述四神之镜的价值:“一方统治镜子,不惜花大价钱。”在南华一号汉墓出土的众多汉代青铜器中,有一面四神制的镜子,布局工整严谨,上面有神秘的“tlv”纹饰和精美的图案,让人爱不释手。

这面四神规则的镜子现在陈列在姜堰博物馆的展厅里。它是圆形的,有镜子纽扣,纽扣座和乳头。背面图案的外缘铸有云和水的图案。四神镜是汉武帝和王莽时期最流行的铜镜,为鉴定墓主人的年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。

至于它们上面的“tlv”纹饰,有一种理论认为T象征四面,V象征四海,L象征阻止恶魔进入地球的门。连接整个铭文,意味着你在宇宙的中央,与宇宙一起奔跑,周而复始,永生,前程似锦。

还有另外一种说法。四个“T”象征着四根天柱,支撑着世界。四个“v”称为“规则”。“l”叫做“瞬间”。在“规则”和“瞬间”平均分布的格局中,更多的学者认为它们是道家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。墓主选择它作为陪葬品,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文化的认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一号墓出的五铢钱中,有一个“五”字横出来,笔是弯的;另一种横笔不突出,交笔直。这两种五铢钱都经过了汉武帝后期和西汉赵迪皇帝前期,由此可以推断1号墓是汉武帝后期到赵迪皇帝前期。

而6号墓给的那一半钱的“一半”二字从上到下是等长的,属于西汉皇帝一半或者吕后一半,给的器物也是这个时候的。从器物特征来看,3号墓和4号墓的年代接近6号墓。五号墓和六号墓可能埋在不同的洞穴里,类似于西汉晚期的六号墓。根据王莽2号墓出土的“大全50”钱币,专家推测是王莽氏墓。

有趣的是,一号墓和二号墓出土了一个陶炉,平面上接近矩形。灶面上有三个火孔,分铁壶、铁锅、陶盆三种,还有一个圆孔状的炉门,可以算是今天农村土炉的“鼻祖”。

此外,1号墓出土了一枚环手铜切,与3号墓出土的环手铜切相同,外形非常美观,但长度略有不同。这六座汉墓还出土了大量文物,如铜带钩、石磨、双耳陶罐、灰陶罐、陶罐、绳纹灰陶罐、铁罐和陶罐。

从这些文物来看,西汉中期以后,这里的人们形成了“灶、壶、壶、壶、罐、壶”的生活方式,青铜与铁的结合。

作为台州地区发现的最完整、最大的汉族群体,其历史跨度从西汉武帝到王莽时期。这些珍贵的西汉遗物,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延续了近200年的“西汉海陵平民生活场景图”。

汉代和姜堰还有很多遗迹

2008年8月,在姜堰市蔡丽路以东的万竹公园工地出土了5公斤以上的汉代“大全50”古钱币。这次出土了近1000枚古币,重5公斤以上。“大全50”是王莽时期发行使用的货币。

2008年12月,在姜堰市神岙镇官渡花园工地,施工人员在挖掘时发现了一个灰褐色的釉陶壶。经初步鉴定,陶罐为汉代釉陶罐,罐体完整,口部略有破损。

2009年4月,姜堰开发区琴湖大道二期工程遗址出土大量古钱币。在挖掘过程中,两名农民工被3个垃圾箱打包运走。在警方的努力下,毛重约5公斤的古钱币全部被追回并移交给姜堰博物馆。这些“五铢”古币可以追溯到2100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期。

再现达汗的魅力

汉代人认为,人死后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,需要像以前一样吃饭、生活。所以汉代人建造墓葬模仿日常居住的风格,把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都埋在墓葬里,以便死后继续享用。所以汉代的墓葬和墓葬出土的文物再现了当年社会生活的各种形式。

铜镜、石磨、陶灶、傣板、铁剑...看看中国南方汉墓出土的许多文物,我们仍然可以欣赏到达汗魅力在这个世界上的传播。

正是因为西汉海陵冶铸、制陶业的普及和发展,这些器物才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中,青铜、漆器、铁器、陶器等也只有在他们死后才会随之陪葬。

看着寂静的古墓,透过尘封的历史,人们可以想象,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同样灿烂的阳光下辛勤耕耘,收获和建造家园。

虽然只是西汉几个平民的安息地,但随着六座墓葬的开放,两千多年的历史跨度并没有阻止他们“讲述”当年海陵人丰富的生活场景。

桃枣

一号墓和二号墓出土了一个陶炉,平面上接近矩形。灶面有三个火孔,分为铁壶、铁锅、陶盆,有一个圆孔状的炉门。

铜镜

铜镜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用品。一号墓出土的这个赵明静,是长达一周的铭文:“内心澄明,光之象是日月,心非。”

代班

二号墓出土一块黑板,代班是古人用来磨墨球写字甚至朱砂、粉的工具,后人的砚台就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。

重担

一号墓和二号墓都出土了磨盘,磨盘分为上下两块,都是圆形的,内侧有磨面和凹槽,上片状磨盘的上侧有两个长方形的孔。这是中国传统的谷物加工工具,主要用于谷物碾磨。

双耳陶罐

精致的双耳陶罐是中国南方汉墓出土的较为完整的陶器之一,表明这里的人们已经形成了使用多种陶器的生活方式,如灶、罐、壶、壶、罐、罐、壶等。

铁定

汉组出土的铁器有剑、壶、壶等,表明铁器已进入普通人的家庭。

古壁一号墓出土的五铢钱,可以推测是西汉末年武帝到赵迪初的钱。

6号墓出土的钱币有一半属于文帝和吕后。

王莽2号墓出土的“大全50”币,经专家推测为王莽氏墓。

标题:(热点)南华汉墓群再现 两千年前海陵百姓生活 泰州·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

地址:http://www.huarenwang.vip/new/20181024/11.html

免责声明: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,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@163.com,小编将予以删除。

泰州晚报相关文章

泰州晚报介绍

泰州晚报坚持立足泰州、服务泰州、宣传泰州的办网宗旨,每天发布权威、及时的新闻上千余条,汇集了泰州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最新资讯,日点击量已经超过10万次,是泰州地区最大的新闻综合性网站,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。以成为了全国人民了解泰州新闻和掌握泰州最新资迅的重要渠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