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“泰州晚报”,我们实时为您提供泰州海陵区、高港区、靖江市、泰兴市、姜堰市、兴化市等 各区的本地化资讯。

主页 > 泰州经济 > 绿满江心洲:世业洲生态振兴与健康发展的多维实践探索

绿满江心洲:世业洲生态振兴与健康发展的多维实践探索

来源:泰州晚报作者:铎雅宁更新时间:2025-09-07 15:04:54 阅读:

本篇文章2446字,读完约6分钟

绿满江心洲:世业洲生态振兴与健康发展的多维实践探索

2025年7月,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“江州青绿”调研团队踏上被长江环抱的镇江世业洲,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足迹,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论和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”理论为指引,先后走进四季春瓜果种植家庭农场、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、生态文明融创馆、茅以升纪念馆及兴隆村等地,全方位解码这座江心小岛如何实现生态保护、产业升级、健康保障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,书写乡村振兴的“世业洲答卷”。

农业蝶变:高效农业点亮致富路

跟随习总书记的足迹,调研团队首站抵达四季春瓜果种植家庭农场,一排排高标准一体化大棚整齐矗立,葡萄缀满藤蔓,尽显现代化农业的蓬勃生机。农场创始人叶明兰女士,从一片荒芜中白手起家,用“敢闯敢折腾”的劲头,不仅打造出令人瞩目的“果园王朝”,更带动乡亲们共同就业。

如今的四季春果园,已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“展示窗口”:高架连栋大棚抵御自然风险,空气加热保障恒温环境,水肥一体化实现精准滋养。草莓采用高架栽培,既降低病虫害风险,又提升采摘便利性;葡萄运用省力化栽培模式,大幅减少人工成本,实现果蔬全年种植。这一系列技术革新,让曾经“靠天吃饭”的农业,变成了“可控可管”的高效产业。

农业的转型升级也正吸引年轻人“归巢”。聂珊珊便是典型代表,她将直播电商与传统农业深度结合,把手机当作新农具、数据当作新农资、直播当作新农活,为农文旅宣传注入新活力,为农民开辟增收新路径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时所言:“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。”在政府搭建的桥梁下,赵亚夫等农科院专家持续指导世业洲农业发展。果园优化施肥,减少用药,既守护了土壤健康,又推动经济效益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,让世业村形成完整旅游线路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

图片1.jpg

健康守护:医疗基石筑牢小康根基

离开农场,调研团队来到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。这里不仅是基层医疗服务的前沿阵地,也是习总书记“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”重要论断的发源地。

上世纪,江水泛滥后的世业洲,水虫侵扰频发,村民轻则红肿、重则高烧,甚至因此失去生命。随着乡镇医院的普及、医疗设施的完善与村民健康意识的提升,这样的困境已成为历史。以王圣勤为代表的基层医者,扎根一线、一丝不苟,用精准的诊断与治疗,诠释着医者的担当。他们的坚守,让健全的乡村医疗体系成为守护全民健康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也为世业洲迈向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。如今,全民健康理念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甘于奉献的医者扎根基层,世业洲正沿着“两康”之路,稳步迈向新的百年奋斗目标。

生态法治:司法与教育共护长江绿

调研团队走进世业洲生态文明融创馆——这座长江沿线首个以“长江大保护”和“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”为核心的综合性基地,每年吸引约12万人次学生接受实践教育,通过三大功能区构建起生态守护的“立体网络”。

十年镇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区,全方位呈现了镇江从蓝天、碧水、净土“三位一体”的自然生态守护,到空间、能源、交通“三结构”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。长江生物多样性标本科普区,清晰阐释了禁渔政策对生态修复的关键作用,将深奥的生态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科普内容,是公众了解 “长江大保护” 的微观窗口。模拟法庭与巡回庭审区,通过“司法+教育”的模式,让生态保护从“制度红线”变为“全民共识”,已成为融创馆的“特色名片”。

世业洲融创馆突破传统生态修复模式,其以教育赋能为基、司法修复为魂、产业延伸为翼的独特定位,通过功能融合打通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创新之路,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世业洲时“深化城乡统筹,让农村成为美丽家园”的嘱托付诸实践。

图片2.jpg

文化赋能:传承中续写生态新篇

走进茅以升纪念馆,序厅“大江流日夜,慷慨歌未央”的展墙,既勾勒长江气势,也道尽这片水土的文化脉络。从扬子江的地理坐标,到江南、江淮、江海文化的在此交融,长江不仅孕育了文化,更滋养了茅以升这样的桥梁巨匠。南京长江大桥、润扬大桥等一座座跨江通道,既是交通动脉,更是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理念的生动载体。

展柜中泛黄的设计图纸上,“工程当顺乎自然”的字样格外醒目。茅以升修建钱塘江大桥时,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三易桥址,最大限度降低对水流与岸线的扰动。这种“尊重自然、最小干预”的工程哲学,与今日“两山”理论一脉相承。而润扬大桥建设中,工程师们为避开江豚栖息地,不惜多投入8000万元调整航道的故事,更让“建桥护绿”的理念深入人心——桥梁不仅是通行的载体,更是生态保护的“守护者”。

绿富同兴:为乡村振兴提供“两山”答案

调研团队进一步与兴隆村支书进行座谈交流。兴隆村支书一句“工业不发展,就是最好的发展”的坚定话语,便能读懂世业洲转型的决心。曾经的世业洲,传统手工业小厂遍布,汽车零部件加工随处可见,不仅收入微薄,也留下污染重、处理难的负担。面对困局,当地果断关停所有污染工业,转向生态农业与旅游业,走出了“绿富同兴”的新路径。

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关停工厂导致部分年轻人外出、村民对新产业存疑。为此,世业洲打出“组合拳”:以浙江等地成功案例开展思想引领,扭转村民观念;通过发展庭院经济、建设度假区与大桥公园,搭建三产就业平台,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;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升级,完善大棚设施、推广套种技术、探索电商销售,破解农业发展难题。

如今的世业洲,泥巴路变身整洁大道,鸡粪遍地变为绿树成荫,“挖坑烧垃圾”转为垃圾分类,“厕所革命”与污水处理厂让污水不再横流,天然气取代土灶、秸秆环保利用让空气更清新。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村民幸福感,更造就了“长寿奇迹。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、机械化生产普及,更破解了“小农户种地不赚钱”的困局,让“绿水青山”真正成为“金山银山”。

从四季春果园的“甜蜜果实”,到卫生院的“健康守护”;从融创馆的“法治科普”,到茅以升纪念馆的“文化传承”,世业洲用实践证明:只要坚定“两山”理念,精准施策、久久为功,生态优势就能转化为发展优势。这座江心绿岛,不仅绘就了“水变清、环境变美、村民幸福”的画卷,更成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乡村绿色振兴的宝贵“样本”,在文旅融合与绿色经济的道路上,持续书写着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新篇章。

图片3.jpg

 

 

标题:绿满江心洲:世业洲生态振兴与健康发展的多维实践探索

地址:http://www.huarenwang.vip/new/20181024/11.html

免责声明: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,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@163.com,小编将予以删除。

泰州晚报相关文章

泰州晚报介绍

泰州晚报坚持立足泰州、服务泰州、宣传泰州的办网宗旨,每天发布权威、及时的新闻上千余条,汇集了泰州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最新资讯,日点击量已经超过10万次,是泰州地区最大的新闻综合性网站,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。以成为了全国人民了解泰州新闻和掌握泰州最新资迅的重要渠道。